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健身指导工作意见的通知

时间:21-09-30  来源:淮安市体育局

 苏体群〔2021〕36号

各设区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文体广旅局(教体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健身指导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健身指导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我省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开展,体育运动的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稳步提升,为体育强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根据《全民健身

  近年来,我省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开展,体育运动的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稳步提升,为体育强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推动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广泛有序开展,促进我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实现“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上的作用,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聚焦群众“不会健身、不敢健身、健身伤身、难以坚持”的痛点难点,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全社会多领域力量,探索构建全省科学健身指导体系,优化健身指导方式,提高健身指导质量,提升群众身体素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体育惠民的发展理念,从群众真实的健身需求出发,以促进群众身心健康为核心,遵循运动健身规律,推动健身指导普适性与针对性平衡发展,真正实现“人人想健身、人人有指导、健身讲科学”。

  二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提高健身指导基础供给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打造多元主体共同提供健身指导服务的新格局。

  三是创新管理,融合发展。创新健身指导服务运行机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坚持多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理念,创新健身指导方式,丰富健身指导内容,探索标准化建设,加强工作规范,为做好科学健身指导奠定基础。

  四是统筹协调,注重基层。坚持全局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合理调配资源,推动健身指导服务下沉基层,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切实解决群众健身指导需求。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圈建设初见成效,各地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健身指导新模式,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健身服务品牌;全省从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人数显著增长,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率和指导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苏南地区初步建立集疾病预防、健康体检、运动康复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探索高质量体卫融合服务业态;初步建成以设区市为中心,以县域为试点的科学健身服务大数据平台,支持有条件地区科学健身智慧平台融入智慧城市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健身指导服务圈。充分发挥“10分钟体育健身圈”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搭建综合平台,打造集体质测评、运动指导和就近锻炼为一体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圈,打通科学健身指导的“最后一公里”。利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健身俱乐部等平台,为群众提供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健身指导、健身知识、健身咨询等多元化服务。试点效果追踪机制,依据健身参与者的个人意愿,对部分人群制定阶段性跟踪干预计划,评估健身指导效果,优化健身指导方案,提高群众健身的科学化、个性化、便利化。

  (二)建立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完善健身指导专家库,进一步吸纳国内健身、营养、医疗相关领域人才资源,打造包括体育科研人才、运动技能指导人才、医疗卫生人员等在内的专家团队,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理论研究和标准制定,定期举办健身指导培训班和健身讲堂。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效果,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质量,增加卫生健康知识等相关课程,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一线提供指导服务,提高服务到达率和群众满意度。培养一批体卫融合人才,定期举办运动处方师培训班,给予群众更科学的健身健康服务,加大运动防护师培养力度,支持高等院校开设运动防护、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基层,开展各类体育志愿服务,鼓励群众自发成为全民健身志愿者,在开展线上线下健身指导服务、提供健身场地、丰富健身内容等方面提供公益服务,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提升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三)深化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五级运动健康促进体系,厚植“体卫融合”理念,创新融合路径,寻找合作空间,设区市建立一批体育医院,开设运动健身指导康复门诊,提供专业高效的运动康复指导;推动县级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运动处方师和运动康复师,提供基本的运动康复指导。推动“体卫融合”资源进一步下沉,探索“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与“15分钟医保服务圈”融合共建方式,探索建立社区(乡村)健康服务模式,试点由专家、医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参与的社区(乡村)健康服务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和健康干预,重点培养儿童青少年健身习惯的养成,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校园,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各级“体卫融合”试点主体以老年人、亚健康群体和慢性病初期患者为重点,依据常规体检结果和体质测定结果,制定运动方案,针对不同对象的体质状况和生理特点,提出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措施。

  (四)建立动态评估和反馈机制。探索科学健身指导评价标准体系,通过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评估工作,重点通过问卷调查、平台互动、案例跟踪、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群众的需求和满意度,定期对全省健身指导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加强健身指导服务机构试点工作,推动部分设区市探索建设“云医院”等科学健身指导综合体,鼓励部分县、区开展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计划,分类推进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反馈试点成效。强化评价和反馈结果运用,将其作为专项资金扶持或者其他激励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到2025年,建立初具体系的科学健身指导评价和反馈机制,打造一批合理有效的科学健身指导试点服务机构。

  (五)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全民科学健身大数据的整合利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信息平台,融合赛事活动、场馆信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等内容,打造线下体质测评、数据自动传输、线上专家指导融为一体的科学健身指导大数据系统,创建健身资源共享系统,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智慧化水平。注重科学健身指导宣传,每年开设线上线下科学健身大讲堂,每年在扬子晚报发布科学健身专版,鼓励体育明星、专业教练、运动处方师、康复治疗师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征集推广体育科普作品,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体育部门要把科学健身指导工作纳入当地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的内容,加强协调合作,定期进行沟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科学健身指导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贯彻、推广大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定期公布科学健身指导优秀案例。组织全省观摩交流学习。

  (二)完善保障机制。将健身指导工作纳入各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健身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应设立健身指导工作经费。制定健身指导工作方案,按年度计划和进度执行,确保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有效落实。用好各地现有科学健身工作政策,协调科学健身指导所需的场地、经费、人员等支持。对于实施效果明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经费扶持力度。

  (三)强化资源整合。发挥各体育科研部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高等体育院校教研机构的研究与实践作用,推动科学健身方法研究和推广、国民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和维护、运动处方应用库的开发建设。综合运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江苏省国民体质状况的数据库、初步建立的体质测定技术标准和体质状况评价标准、覆盖全省的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资源。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江苏省体育局办公室                        2021年9月28日印发